——拜雅Young系列艺术家专访
与音乐相关的Beatbox
对于Beatbox,许多观众可能会将它简单的归类到口技中,它们之间确实有着相似的共通点,但却对应着不同的主攻方向。在传统口技中,发出声音的重点是要像,比如风声、雨声、雷声、动物叫声等等。对于林嗣环的《口技》,大家一定不会对其中的细节描写感到陌生,作为课本上的文言文都曾学习过。
那对于Beatbox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张泽如此讲到:“Beatbox的一切都跟音乐有关,拍子稳、有音准、里面有很多巧思设计,比如鼓怎么做、贝斯怎么编、旋律怎么写比较好玩儿,这些都要考究。在此基础上,可能再去创造一些新的声音使其更丰富。”
简单来讲,口技会模仿现存已经有的声音,以“像”为标准;而Beatbox与音乐有关,并且具备一些创造出新声音的可能性。
结缘Beatbox
与Beatbox的相遇,是在张泽初三的暑假。那时的他,当发现了Beatbox这种音乐形式后,觉得特别帅、很酷、很想玩,那是一种非常纯粹的感受,在这种简单的驱动下,他便开启了Beatbox之旅。
对于这种特殊的缘分,张泽却看的十分淡然,“因为是它最先闯进我的世界中,如果换成其他,那平行世界里的我,也许就会被不同的事物所吸引,音乐来说,可能是某类乐器、也可能是编曲制作,从而正走在不一样的道路上。”
说走就走的街演旅行
2019年,张泽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游历欧洲各大城市,在不同地方的完成街演,所赚到的酬劳将作为路费生活费,并且全程跟拍记录。影片一出,就受了全国Beatbox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
在阿姆斯特丹、布拉格、威尼斯和维也纳
他每到一个地点,都会首先表明自己的身份。标志性的带有“中国”Logo的帽子,和每次出场时都会告诉大家I’m Zhangze, I’m from China的自我介绍,时刻透露着文化自信。他说道:没有特别的原因,站在台上,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这么做。
讲起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在意大利的罗马。当地有很多之前张泽打比赛时都见过面的朋友,他们内部有一个Beatbox社群,当在得知有这个活动时,对张泽非常支持,全部踊跃的加入到其中来,并和他一起连演了好几个小时,挣的钱也一分都没要。张泽对他们的仗义之举表示非常感动,能在异国他乡,得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帮助,并在一起表演,是铭记于心的经历。
在这一场文化交流与融汇的旅程中历练,张泽也有自己的成长心得:在那个过程当中,其实遇到过非常多的困难,但我和狼哥最后都把那些困难克服了。所以最大的收获就是后来遇到一些任何事情的时候,面对一些困难时,不再害怕了。
Beatbox作为年轻的文化
Beatbox一直作为一种娱乐、快餐式的东西而存在。张泽以前演出的时候,也享受这个“炸”的过程,并总说想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Beatbox,但现在他改变了想法,因为觉得大家已经对中国的Beatbox有了了解与认可。张泽觉得他现在的职责,就是需要再挖掘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从而把这个文化往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去带。
“Beatbox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文化,跟古典音乐比不了,跟爵士跟布鲁斯都比不了,它太年轻了,它需要时间的,就像一个孩子一样,需要时间去成长。我想把这个文化往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去发展,留下一些值得后人去深思,或者值得后人去细细品尝的那些作品,让它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来更多的好作品,去影响更多的人。”
当今Beatbox发展与问题
“虽然氛围一直在进步,但近些年国内的Beatbox水平,其实是退步了。”谈到国内Beatbox的发展,张泽讲出了他的心声,“我们玩Beatbox的那一代那些人,大家的状态是,没有特别复杂的、花里胡哨的技巧,但是每个人的拍子很稳、音准很准。所以观众听上去的时候会很享受。在表演的时候,观众会跟着你动,跟着你跳舞,他真的会沉浸在你的Beats里边。”
“而现在大部分人是喜欢一些特别复杂的技巧,贼快、音色贼难,你甚至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但是拍子贼乱、音准特别烂,没有听感,没有任何所谓的观赏性可言。如果观众在那听着的话,他不会跟着这个Beats去律动,可能只会觉得厉害,但却完全无法融入到音乐中去。我为什么觉得Beatbox退步了呢?因为它失去了Beatbox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音乐性。”
“技巧流”选手的出现
张泽担任着国内外大大小小的Beatbox赛事评委,对于选手们的表现,他有许多想要分享的真心话。“十年前的技巧流是什么?是看谁更准,在准的前提下做到快,这种叫技巧流。但现在“准”的这个概念已经没有了,被忽略了,就看谁快、看谁复杂,所以现在的“技巧流”和当年的技巧流是完全不同的,那会儿是一个褒义词,现在一定不是褒义。”
“比较年轻的Beatboxer们,大部分人都喜欢去玩、去研究一些新的技巧。练这个东西很快,别管它多难,可能三天你卯足了劲去练,你就会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大家互相去比谁的技巧更多的情况,同时当时全世界的比赛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的选手,这类所谓“技巧流”的选手。”
“像比较老一辈的,他们还是比较喜欢去注重那些拍子、音准的东西,因为他们玩得时间久了,知道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拍子和音准,它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可能得半年一年。”
“所以说国内的,或者说全世界的Beatbox新生一代,他们并没有get到那个“准”的特点,只get到那个“快”的特点,他们跑偏了。他们只把那些技巧学会了,但是最核心最内核的那个部分,Beatbox中的这个“beat”他们没有get到,于是导致出现了很多没有什么听感的东西。”
中国BeatBox锦标赛
职业与非职业
张泽的Beatbox之路并不是那样一帆风顺的,大学刚毕业的他,对着未来也曾充满许多困惑和迷茫。那时的他,找不到Beatbox的出路与方向,
土木专业出身的张泽,一直对他音乐知识的储备量没有信心,“没学过乐器,对乐理一窍不通,虽然玩了很多年的Beatbox,但也正好走到一段非常严重的瓶颈期,那些年我听了很多的歌,我觉得它(Beatbox)已经满足不了我脑子里面的审美了,很多歌是Beatbox无法做到的。”
当失去了自己的信仰,不再相信它的时候,张泽进入到非常低谷的状态中。他在坚持过后,找到了新的方向,“我最后想的解决方式就是硬扛,不会我就学,去挖掘我需要的知识,哪个地方不行就去补哪个方面。解决时间焦虑,其实要真的抓住这个里边的东西,半年一年就可以,然后我觉得那会的时候,才是我真真正正踏上职业Beatboxer的一条路。”
“Beatbox目前的比赛都是为爱好者准备的,如果想把爱好变成职业,需要的东西是非常多的。首先需要庞大的听歌量,得有音乐审美的大局观。需要制作功底,需要会至少一门乐器,因为Beatbox它其实是包含了制作这个概念在里面的。需要懂乐理,而且不能是浅懂,得往深度去挖,最起码别人告诉你和弦根音是啥你得搞清楚,因为你要自己编Bassline。”
“Beatbox它是一个现场文化,所以跟现场有关的一切知识都要懂。比如说调音,比如说舞台的表现力,在什么时机做一个什么动作,怎样去跟观众沟通,包括Beatbox的作品是怎么去编排的。所有的这些知识全都放在一个集合体内,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职业Beatboxer,这个东西需要投入的时间很久,涉及的面太广了,但是我觉得它有意思。”
对爱好者们说的话
对于处在不同阶段的Beatbox学习人群,张泽想要告诉他们:“如果是一个刚开始玩Beatbox的人,那就不要考虑那么多,你觉得什么东西酷,你就去学什么,你觉得怎么好玩,你就怎么玩。”
“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打比赛的选手,喜欢打国内的全国赛,那也不要想那么多,打就完了,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前进。”
“如果你是一个打过几年比赛,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挣扎的瓶颈期,那比赛可以不用打了,因为比赛对你的帮助基本上已经到头了,除非你去打世界赛,并且你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并且能坚持住每年都去,那这样的话还是能学到东西的,但这样的人是非常少的,因为难度非常大。可以去学学别的东西,比如去学一门乐器,学一学音乐制作,甚至学一学现场的声音系统调整等等这些知识。任何一门知识都能帮助到你将来的职业生涯,因为你选择的是一个Beatboxer这个职业,本来就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一个东西,可能性太广了。这个东西到底将来会成为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所以说我们作为从业者,或者说即将从业的那些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想学什么那就去学,你将来一定会用上的,而且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我经历过。学到的那些东西,将来哪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上了,而且是很救命的派上用场。”
关于表演
如何在舞台上完成长时间连续的表演,编排出精彩连贯的作品呢?张泽私下里花时间有着一番研究,对此他分享到:“关于Beatbox的表演逻辑,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呢?不存在,因为它太年轻了,你应该自己去发现一套。它需要别人来定义,那我就来定义吧,自己去定义,别人承不承认无所谓,反正我承认就行了(笑)。”
18年那会,张泽在想Beatbox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演逻辑,然后他就到处看别人的表演,看乐队表演。“乐队表演是一首歌接一首歌,表演完了以后他会说一些话,谈到下一首歌是什么上一首歌是什么,谈到我们创作灵感是什么之类的,这是乐队的表演逻辑。”后来他又去看DJ,还去放过一段时间的歌,那段时间他特别喜欢电子音乐,比较喜欢去听一些UK,或者是德式Techno,四四拍的东西,所以就开始研究DJ。“DJ其实拼的是听歌量,以及对整个舞池的掌控,我研究完这个东西之后,加上之前了解过乐队,我就开始有灵感了。”
张泽的结论是:Beatbox的表演,其实是更符合DJ的表演逻辑。DJ是现场是放出来的,我们是现场做出来的,在不同的表演形式下,有着不一样的内核。
“DJ是一个比较有连贯性的一个现场表演,如果按乐队的那个表演逻辑来,比如一首歌演完以后再演另外一首歌,这样对舞池的掌控是非常不好的。乐队之所以可以保持舞台掌控,首先就在观感上面,键盘、吉他、贝斯和鼓,它是很帅的,整个舞台非常充实。Beatbox往多说4个人,但大多基本都是一个人在台上演,好不容易情绪搭建起来了,结果你歌演完了,鸦雀无声,然后再开始下一首,那你就要重新去搭这个能量,这很没道理。”
“Beatbox当年的角色是什么,其实就是DJ啊。因为DJ没声了,rapper需要唱歌了,需要唱怎么办,那Beatboxer就去做一些beats、做一些鼓,帮助他们去完成表演,是这样的一个逻辑。这个点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也是我通过观看纪录片挖着的,我发现原来Beatbox以前是这么回事,那是它最初诞生时候的样子,并不是傻傻的模仿东西。”
“DJ放歌是不能断的,一个长线条,30分钟或者一个小时或者更久。后来我就按这个逻辑来表演,也开始注重自己表演的时间。虽然全世界范围内的Beatbox职业选手,很多人还是一首歌一首歌的演,背后可能也有着他自己的表演逻辑,但我觉得按DJ的逻辑来这是一个趋势,未来大家一定会这样去表演的。”
“张嘴就来”Beatbox巡演
在模仿中创作
对于如何设计出绝妙的音色,张泽是这样进行的,“已经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音色,比如某种Wobble Bass,我通过Beatbox去捏这个音色,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捏成了,这是一种结果。还有一种结果,就是我发现没捏成,但是创造了一个别的东西,这东西很酷,我给留下来了,这就是音色的创作过程。要有一个目的性,在工作的过程当中,灵感就会不经意的出现。”
Beatboxer的做歌方式
作为Beatboxer,张泽有着十分高效的做歌方式,举例来说,当传统制作人还在寻找或调制音色的时候,Beatboxer就已经靠嘴捏好了,“比如上次和Mad Twinz ,我们做歌非常轻松,太简单了。比如需要一个失真一点的Bass,就告诉他这个Bass再给我来点失真,他说好我试试,然后就在找感觉。等失真够了,发现低频不太够,那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口腔再扩大一点,让那个贝斯的音色再近点,然后他就找到了。鼓也是,我们想要更dry一点的鼓,想象它压缩压的特别狠,然后他就会明白。如果他没有制作的知识,我告诉他,他懂不了,而他告诉我的时候我也懂不了,因为他发出来这个音色之后,我是没有概念的。所以这是相辅相成的,Beatbox会对制作有帮助,制作也会对Beatbox也有帮助,职业Beatboxer和业余爱好者的一个区别就体现在这儿了。”
Nektar GXP49 MIDI键盘
Avid MBOX Studio桌面音频接口
Black Lion Audio Seventeen压缩
Rupert Neve Designs 5035通道条
Black Lion Audio PG-1独立电源
Avid Pro Tools Carbon音频接口
与拜雅的故事
张泽最早了解到拜雅品牌是在13年的时候,那会儿他正在上中学,看到了自己喜欢的音乐人Beardyman,视频中的他,佩戴的就是拜雅的DT 770 PRO监听耳机,张泽说:“首先我喜欢这个人,所以这个人他用的东西我觉得也都没毛病,肯定都是好东西,而且那个耳机外观也很帅。”
当年的张泽对耳机还一无所知,就好奇的在网上搜了一下,“卖的还挺贵的1000多块钱,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就是根本买不起了。”这就是他对拜雅的第一个印象,之后他认识到了许多其他的音乐人,也都是在用拜雅的耳机,但是用的不仅仅是DT 770 PRO了,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型号,所以慢慢的,他对拜雅品牌有了更多的认知。
对于当前手上拥有的DT 1770 PRO旗舰级监听耳机,他有着如此的评价:这个耳机的高频做的特别好,因为我自己的歌,高频老是处理的不好,我通过DT 1770 PRO去听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这个耳机,它在告诉我你这个高频没处理好。因为你要是用一些不太好的耳机,或者说高频处理的没那么好的耳机的话,你是听不太出来的,是没办法被告知的,但这个就完全可以。至于低频,我觉得它比较客观,不会给你增加太多的音染,也不会减少特别多,不会让你觉得低频其实已经够,但实际放出去之后整个声音变成了轰的、糊的。作为一个专业监听耳机,品牌影响力也在这儿,所以质量或者听感上面是完全没得挑的,并且颜值我也非常认可,这个耳机太帅了。
耳机架上的DT 1770 PRO
放置于桌面的DT 1770 PRO
开放式or封闭式
“很早以前,16年的时候别人送了我某个品牌的耳机,当时我不懂什么开放式封闭式,就拿着那个开放式的耳机上了台。在舞台上,大功率的箱子对着外边放,一下子我脑子就嗡嗡的炸了,我什么都听不见了。开放式的毕竟能听到外面的声音,所以我完全听不到耳机里的节拍器,基本上什么也听不到,那会还是在玩Live Loop还不是打Beatbox。”有了那次的经历后,那款耳机就封存了,放家里再也不用了,同时他也明白了开放式和封闭式的概念,知道封闭式的耳机要包紧,然后能隔绝掉外面的声音。
“我记得DT 1770 PRO的同系列产品还有一个开放式的DT 1990 PRO,我更偏好DT 1770 PRO也是因为我喜欢安静一点,最好能完全隔绝,让我就沉浸在自己的那个世界里边,这样的话不管是做歌还是表演都能更专注一点。”
DT 1770 PRO佩戴效果
创作中的张泽
拜雅M 88 TG麦克风的使用感受
作为Beatboxer,麦克风的选择至关重要,它时刻影响着声音的录制与现场表现,张泽使用过拜雅品牌的M 88 TG麦克风,他评价道,“首先我觉得它全频段的响应都是不错的,然后在低频上更具特点,对低频的响应是更好的。那作为Beatboxer来讲,我们玩的频段基本上会从50达到2万,什么声音和类型的频段都会出现,所以这样的麦克风,其实特别适合玩Beatbox的选手。他不光可以用麦克风打鼓,可以打贝斯,可以打一些键盘的音色,在高频一些呼吸类型的音色,再尖一点的甚至是更奇怪的一些音色,就是我们都无法定义的那种声音都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很喜欢M 88 TG这个麦克风。”
离不开音乐的生活
张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的陪伴,他的听歌类型也非常广泛,总会在某段时间,喜欢上某种特定类型的音乐。
前几年他喜欢Techno,底特律Techno,Dub Techno, Acid Techno。在此之前喜欢Bass类的音乐,尤其是美式Bass。后来喜欢听Juke,Footwork,英式的Drum & Bass,包括会单独花时间去听下面的子集。近一年来,他更偏好Chill一些的,像Neo Soul,爵士,古典钢琴,交响乐、甚至电影配乐。他也爱听一些R&B、独立摇滚、另类摇滚、金属或者很早期的朋克音乐。
音乐之外,他最爱的就是骑摩托车、打球和健身。因为平常喜欢喝酒、也爱吃肉,所以张泽经常会跑去健身房里撸铁,或者单独抽一天时间出去打球。
“Beatbox这个游戏在我身上已经通关了,我要去玩另一个游戏了。”
一两年以前,张泽还是会每天都练习Beatbox,而且这个已经持续了10多年,从来没有一天没练过。每天都要练,具体练多久不知道,因为他觉得特别享受,是一种在玩的感觉。近几年他把更多的时间,从Beatbox这件事更多转移到了音乐上面去,把精力放在其他短板上面去,多学一些知识,多去克服一些问题,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全面。
“以前我总喜欢给自己定目标,然后发现定目标其实没有意义,我的目标一直在变,因为我是在不停的摄取信息,获取知识的。每一个阶段,你的知识储备量就决定了你想做什么事,当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你就会觉得之前定的那个目标会比较肤浅。现在我岁数特别小,经历的事太少了,还没有学到够多的知识,我觉得再学一学,然后等真的达到一个量变质变那一天的时候,我再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现在的目标就是学习,好好学,不放弃任何一个知识,然后多去听歌,多做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