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雅Young系列艺术家专访
刘韧于2022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并获取了博士学位,随后便加入了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录音系大家庭——国内学习「录音艺术」专业的殿堂级学府,他教研的主体方向是混音创作和空间音频制作。同时作为一名音乐混音师,他也是RSS(Ready Steady Sound!音频科技厂牌)的联合创始人,曾任北京著名的TTL(Tweak Tone Labs)总经理和录音师。今年,他又刚刚入围了福布斯中国2023年U30(30岁以下精英)榜单。
目前团队创立的品牌叫做Ready Steady Sound!走起音频,简称RSS。这是一个年轻的音频厂牌,成立于2021年,RSS包含了传统的录音室、沉浸声实验室、录音混音团队、自媒体栏目、音频软硬件技术开发和音频教育等业务分支。关于录混团队,绝对算得上是国内活跃在一线的年轻团队。「空间音频」的混音制作又是RSS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同时RSS也是国内首家在空间音频商业混音制作方面投入使用并获得Dolby Atmos Music Studios官方标准许可的沉浸声工作室,目前拥有的四间控制室都是9.1.6或7.1.4的音箱布局。RSS Studios的设计来自SKZW团队。
RSS Studios – Live Room 1
大有可为的「空间音频」
“行业使命感:我们有可能成为行业的标准制定者”
站在历史节点的角度出发,声音技术正处于从二维平面的立体声/环绕声过渡或并行到一个三维沉浸声的进程中,算是声音技术变革的转折点。刘韧认为,有幸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一个热爱声音艺术的从业者,内心的责任感驱使着他想要把这件事推广起来,至少要作为“先锋”首先参与进来。同时希望让更多的音频工程师和大众百姓意识到这项技术和趋势。三维声的发展有着很多可能性,包括与NFT、元宇宙和AI等等这些比较新的概念相互进行结合。他说道:“我没有经历过声音从单声道转变到立体声的时代,但赶上了当下这个时间节点,作为一个对声音艺术有理想有追求的从业者,我们都要努力早一点去研究、去挖掘,因为在未来有可能影响到的就是我们的下一代人。”
利用砖墙来做声学扩散体(声学设计来自SKZW团队)
好奇心是很大的原动力
“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对「录音室」和「唱片」充满向往了”
作为90后,刘韧小时候还能接触到磁带,四五岁时他就会津津有味地翻看磁带专辑歌本中的制作名单,尽管看不懂。那时他还会用空白的磁带去尝试录制不同的声音,他好奇:为什么自己录制出来的声音回放时听起来质感与市面上发售的磁带差别如此之大?父母告诉他专业的录音是要在录音室里进行的,于是「录音室」这个模模糊糊的概念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带着充满好奇的心,刘韧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看了许多与录音室唱片制作相关的纪录片,这也为他后来的学业和事业奠定了基础。
RSS Studios – Control Room 1
Rupert Neve小摆件与sE Z5600a II麦克风
技术与审美的平衡拿捏
“培养同学们的听音观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刘韧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同学会特别执着于参数的调整或者是在“技术”上的追求。但他强调,一旦作品能被听到明显的“技术”,而去使听众忽略“艺术”层面时,这大概率是一部不太成功的作品。作品能否调动情绪,感动听者,这与人文内涵相关,是单纯的技术流所无法企及的。它比客观的标准(比如音色或音质)更加重要。作品要回归到音乐和艺术本身当中,而不能只专注在技术层面上。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在听音上的审美观念。
他透露道:许多艺人专辑里面最终用的Vocal,或许就是Demo的版本。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歌手在家里自己配唱、录音的状态是很自然的,后面正式进棚配唱可能再也抓不到那个味道。即使家里的环境和技术条件不一定是高标准,但制作人和录音师第一考虑的是“情感”。此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关键的取舍能起到决定性影响。要时刻记着,我们做的是音乐,音乐是给人听的。再昂贵的设备也不会从消费者的喇叭或者耳机里跑出来,但你的审美会。
收纳整齐的线材
进门位置有可爱的“迎宾”羊驼
RSS Studios – Control Room 2
混音的个人习惯
“我会给混音限时,每30分钟一个回合”
对于每次的混音时长,刘韧说:“我跟张步若老师持续混音工作都会控制在30—40分钟一回合,时间到了就一定去休息一小会儿。因为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耳朵疲惫,效率并不会提高。秉着为作品负责任的态度,我会很注意工作时间的把控,使我能够保证客观、精准的判断力,不科学的工作方式带来的结果可能是第二天需要全部改掉。所以休息的环节十分必要,这样一来我的心情也会舒缓,有张有弛的节奏,这对于商业混音来说是很重要的。”
使用拜雅DT 1990 PRO进行混音
拜雅耳机与Sonarworks
“即使面对高强度的工作,DT 1990 PRO也不会让我感觉到疲惫”
作为混音师,监听耳机是刘韧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它的声音表现也必须值得信赖,这样才能帮助他进行判断,提供准确的参考。拜雅DT 770 PRO是刘韧人生中的第一副监听耳机,在他读大学一年级时购入,所以他对于拜雅品牌耳机的声音及特点非常熟悉,也有着特殊的情怀。
去年他开始使用DT 1990 PRO,这是一款旗舰级开放式监听耳机。刘韧的评价是其声音非常靓丽,很像音箱。他有时会结合Sonarworks的校准技术来配合使用,通过在频段上的校准,可以对比判断出耳机的声音特点,从而进行更准确的混音。刘韧非常信赖Sonarworks软件:“我使用ITB的混音方式居多,所以在家里用我的监听音箱配合Sonarworks以及DT 1990 PRO为很多作品做预混工作,完成度非常高。”
刘韧补充道:“我个人比较喜好偏暗一些声音,所以拥有一副比较亮的耳机我反倒觉得很具备参考价值,这可以让我对高频的判断有着更客观的把握。最关键的是DT 1990 PRO外观漂亮,轻巧的设计特别适合长时间去佩戴,整体感受下来很舒适。对于我来讲,是否适合在工作中长期佩戴,是监听耳机中我特别在意的一个品质。我的每一个制作案都离不开耳机的参与,一个我熟悉且信赖的耳机,就是我工作时的好伙伴。”
桌面上的DT 770 PRO、DT 990 PRO与专属签名版DT 1990 PRO
“天生要强”的白羊座
“我一旦认定的事情,就要去做好、做到位”
刘韧在读硕士期间,发现自己可以将学业与在业内的实践很好地并行和兼顾,于是有了在学业上更进一步的想法。他希望可以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养分,建立更加完善的声音观体系,并拓宽自己的视野与交际层面,所以他选择了读博。目前他不仅活跃在业内一线,同时也是行业内少有的高学历学者。回顾过往,刘韧却道:这是一个自然的进化过程。
一直以来,刘韧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着强大天赋的人,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他都会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骨子里的白羊座,造就了他性格中这种天生要强的精神。
刘韧评价道自己是一个既无趣又宅的人,但在他身上看到的,其实是对于专业的专注、背后的钻研与认真付出。他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反复思考琢磨混音细节,用心设计教学课程,他最在意自己能够带给同学们怎样的知识和养分,生活与工作并不会被他划分出明确的界限。每天的混音,教书,备课,学习充电…这些事都会让他充满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正是因为这一份份的热爱,即便刘韧拥有着多样的身份,它们的内核也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录音艺术」。
正在讲解RSS设计理念的刘韧
“当「声音」可以称之为艺术作品时,便不能够仅仅用科学客观的指标,去衡量声音的“好”与“坏”。在我的理念中,一个能感染情绪、打动人心和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声音和音响,远远要比好音质或好音色重要。”——刘韧